首页

伊莎女S论坛

时间:2025-05-29 00:56:59 作者:人类最早何时会用鲸骨制作工具?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万年前证据 浏览量:96249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5月27日夜间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早在2万年前已经会使用鲸骨制作工具。

  这些工具的发现,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使用鲸骨制作工具的证据,不仅有助于拓展人们对早期人类使用鲸类遗骸的理解,也展示出古代鲸类生态的一个侧面。

研究人员2022年在法国巴斯克伊斯图里茨洞穴进行的挖掘,发现了数十件鲸鱼骨制成的物品(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Christian Normand)。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古代人类很可能将鲸类作为资源利用,但史前沿海考古遗址非常脆弱,且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而重建人类与海洋哺乳动物过去的互动很有难度。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图卢兹大学Jean-Marc Pétill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对北大西洋比斯开湾周边遗址发掘的83种骨制工具,以及西班牙圣卡塔琳娜洞穴的另外90件骨骼进行分析,他们使用质谱分析和放射性碳定年识别出这些研究样本的分类学特征和年代。

法国朗德省杜鲁蒂岩洞出土的灰鲸骨制大型投射器尖,年代可追溯至1.8万至1.75万年前(图片来自 Alexandre Lefebvre)。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研究发现,这些骨骼样本来自至少5种大型鲸类,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约1.9万至2万年前。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人类利用鲸类遗骸作为工具的证据。

  此次研究已鉴别出的鲸类物种,包括抹香鲸、长须鲸、蓝鲸以及露脊鲸或弓头鲸(这两个物种用该方法尚无法区分),这些物种至今在比斯开湾仍有分布。

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圣卡塔利娜遗址出土的须鲸椎骨碎片,年代约为1.55万至1.5万年前(图片来自Jean-Marc Pétillon, Eduardo Berganza)。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还发现了灰鲸的遗骸,该物种如今分布大多限于北太平洋和北极海域。来自鲸骨工具的更多化学数据表明,这些鲸类的摄食习惯与如今略有不同,暗示可能存在行为或环境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表示,他们这项研究发现,为人类最早使用鲸类遗骸(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揭示了过去2万年里鲸类的生态变化。(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前三季度中国黄金消费量超741吨 金条和金币消费量同比大增

免费和返现的双重刺激,让红果短剧App短时间内迅速聚拢用户,不断虹吸流量。去年8月,红果短剧独立App上线。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3月,这款App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约1.38小时,超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芒果TV四大长视频平台。今年9月,其月活跃用户更是一举冲破1.2亿,同比增1045.9%。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发表主旨讲话并就台湾问题回答了现场提问。

遇见福建:漳州古城“踩高跷”引游人观赏

电影频道创作部主任林丽宁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大美新疆”值得更多的艺术家、更多的艺术形式和平台去传播和展示。电影《上海古丽》就是电影人用电影的方式讲述新疆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这是电影频道继《喀什古丽》后又一部展示新疆美食、美景、美人的文化作品。在此,感谢联合出品方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

5月初奔月!嫦娥六号完成垂直转运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密云区委宣传部支持。这部剧以1958年参加密云水库建设的“十姐妹突击队”为代表人物,透过队长王秀兰的视角,回溯自密云水库建设之初到当下水库保护建设取得的成就,横跨密云水库六十余年的历史变迁。

广州荔湾区百艺城发生火灾 现场明火已被扑灭

陕西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活动采取高压严打态势,全力破案攻坚,“夏季行动”以来共收网全国集群战役13起,抓获2108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全力打击村霸、乡霸、矿霸、砂霸、市霸、街霸“六霸”,破获一批涉恶案件,抓获一批涉案人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